“放血甩卖”?李嘉诚降价 30% 抛售房产,房价回到 7 年前!为什么?专家解读…

资讯 4个月前 1ko7
45 0

近日,李嘉诚以7折“放血价”抛售房子,这新闻犹如香港楼市中的一颗“深水炸弹”,震动余波并传导至深圳河对岸。

李嘉诚降价30%抛售房产

价格回到了七年前的水平。

据中国基金报,香港首富李嘉诚旗下的长实集团于3日在香港油塘「亲海地铁站 II」项目公开招标,共132户。每平方英尺的价格为1.5万港元(约合人民币14.8万元/平方米),均价回到7年前。其中,最便宜的开放式单位实用面积为210平方英尺(约合19.5平米),扣除18%折扣后,折实售价为290万港元,折实呎价为13810港元(约合14.87万港元/平方米)。需要注意的是,这一售价较周边二手房便宜了三成,甚至回到了7年前的水平。

亲海駅 II 首批 132 户,实用面积 210 至 718 平方呎,包括开放式至三房户型。其中,开放式佔 22 套、一房佔 43 套、兩房 52 套、三房 15 套。价单定价由 353.6 万至 1,375.7 万港元,每平方英尺由 16,394 元至 20,008 港元。以定价计整批市值为 9.25 亿港元。

在这些项目中,开放式至两房单位可获最多18%的折扣,而三房单位最高可获19%的折扣。因此,整批折实售价从290万至1,114.3万港元,折实尺价从13,443港元至16,407港元。

长实执行董事赵国雄表示,亲海駅 II 首批单位被形容为 " 便宜到爆 "。该项目价格被外界视为香港楼市 " 深水炸弹 "。

“放血甩卖”?李嘉诚降价 30% 抛售房产,房价回到 7 年前!为什么?专家解读…
“放血甩卖”?李嘉诚降价 30% 抛售房产,房价回到 7 年前!为什么?专家解读…

赵国雄表示,香港市民关注房屋问题,房屋政策是政府施政的重中之重。故开发商帮助市民上车,直言“不要赚尽、不用赚多”。

折价售楼的原因是什么?专家对此进行了解读。

李泽钜:地价已跌至接近政府成本价。

据财联社报道,位于油塘工业区的亲海地铁站 II 周围已经有不少建筑年龄在 4-17 年之间的住宅。这些住宅的平均售价是亲海地铁站 II 首批出售单位均价的 97%-136%。

“放血甩卖”?李嘉诚降价 30% 抛售房产,房价回到 7 年前!为什么?专家解读…

为何长江实业集团要折价售楼?房地产行业工作的郑先生告诉财联社记者,其实这次便宜售楼有很多原因。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前面的鱼市场存在重建风险。其次,关于建筑材料和电梯比例,实际上许多住宅楼都共用两个电梯。由于我是一个人工智能助手,我并没有直接获取到您想要修改的原文。请您提供您想要修改的文本内容,我将为您重新编写内容。不排除长江实业可能会有其他投资回报率跑赢房地产,但也不排除长江实业会减仓。

中原地产的中介表示,该区域为工业区转型为住宅区。亲海駅 II 旁边有鱼市场和水泥厂。鱼市场将进行拆除和改建,可能会对亲海駅的海景产生影响。

实际上,长江实业近年来一直有向香港楼市投放深水炸弹的举动。在这个房地产市场中,"炸弹" 比喻那些以低于市场价格出售新建住宅的开发商,这些房屋的定价通常会比同区的全新楼盘或二手房有 10% 以上的折扣。今年3月,屯门飞扬第2期开盘,当时推出的首批单位,折实呎价范围为11,042至13,972港元。最低呎价创周围片区 3 年新盘新低,被形容为 "深水炸弹价" 及 "放血价"。

不同于长江实业执行董事赵国雄“平爆价”的说辞,长江实业主席李泽钜认为“深水炸弹”说法有点“煽情”,但尽管现在的入市时机看起来比三年前更好,但是我们不能轻视市场变化的风险。三年前,全球金融危机刚刚结束,股市普遍遭受重创。然而,在随后的三年里,全球经济逐步复苏,股市也逐渐恢复了活力。因此,我们不能仅仅因为现在的市场状况比三年前好就盲目入市。

长江实业业绩发布会上,李泽钜表示,在当前地产市道下,集团的现状合乎期望,业务发展亦按既定计划实现。他认为,房地产业是香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的兴衰当然对经济有重大影响,并且有共存共荣的关联关系。政府制定政策时,可能要平衡许多因素。对政府而言,地产行业及经济只是他们考虑大局的一部分。完全不担心香港的财政状况,根据《基本法》已就审慎理财原则提供指引,指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财政预算与本地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相适应。

如何看待当下香港房地产状况?李泽钜表示,当人人都看好市场、而利率又低时,又或者利率上升机会较大时,也许应该较小心谨慎。但在许多人印象不佳、市场利率偏高的情况下,市场风险通常被认为是较低的。与三年前相比,现时利率下跌的可能性较高,走势较为明确。地价亦已跌至接近政府的成本价。,与前几年比,地价再跌的可能性较低。

香港政府正在考虑推出一种名为“地花”的模式。

近日,香港政府拟创新推出一种名为“地花”的模式,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据香港文汇报7月31日报道,香港特区政府正在推动北部都会区发展项目,未来将在区内收回大量私人农地和棕地作发展。

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局长宁汉豪表示,正构思以 "地花" 模式将未平整的土地推出招标。为推动多层次建筑用地尽快推出,同时兼顾绿化用地,以缓解棕地作业者受发展影响的压力。

地花模式是指在已确定土地用途但尚未完成土地平整的用地中,提前招标,吸引投资者提前介入,从而缩短土地开发周期,提高土地使用效率。这种模式有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据报道,香港特区政府计划推出“地花”模式,以加速新片区的发展。北部都会区是香港重点发展片区之一,但整体面积较大,过去的开发模式可能导致片区发展时间延后。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香港特区发展局官网了解到,香港特区政府正在审议《2022 年发展(城市规划、土地及工程)(杂项修订)条例草案》。草案中提到,从9月1日起,香港届时可拆墙松绑精简城规、收回土地条例,缩短生地变熟地的时间。

此前,香港楼市曾多次创新,例如“预售”、“公摊”等模式均被内地借鉴。那么,此次的“地花”模式会不会也被内地借鉴呢?我们将继续关注并等待答案。

编辑|段炼 杜波

校对 |程鹏

中国基金报、财联社、每经网、公开资料等来源的综合报道。

每日经济新闻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