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亿科研经费转化率为 0,投入都“打水飘”了吗?

资讯 4个月前 1ko7
58 0

近日,一段关于“高校1.31亿科研经费成果转化率为0”的话题引起了网友热议。7月2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审计厅厅长罗海山在自治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作了《关于2022年度自治区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该报告指出,高校科技成果市场转化率低的问题比较严重。报告提到,一所高校累计获得财政投入科研经费1.31亿元,实施科研项目862个,但实现成果转化0个。

1.31 亿科研经费转化率为 0,投入都“打水飘”了吗?

乍看之下,1.31亿元的科研经费却没有换来任何成果转化,如此悬殊的投入产出比,让不少人认为“天价科研”经费的投入就像竹篮打水一场空,没有得到任何回报,进而对科研投入的意义产生质疑。

尽管如此,首先,1.31 亿科研经费已投入到 862 个科研项目中,平均每个项目仅有十余万元的投入,这在科研领域并不算太高。其次,没有“成果转换”并不意味着没有“成果”。科研项目的成果通常体现在学术论文、书籍、专利等,而这些成果并不一定立刻就能被转化为可供社会直接使用的生产要素。

科研投入虽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将科研比作人类过河时,我们必须意识到过河路上会有许多险滩和流沙,因此需要进行千百次的尝试,才能为科技进步做出微不足道的贡献。这也意味着,科研经费的投入并不能保证立刻取得成效,“耐得住寂寞”已成为许多科研人员必须遵守的准则。

虽然1.31亿元的科研经费并不算得上被“打了水漂”,但“转化率低”的问题亟需引起重视。科研成果来之不易,所以对于已经研究出的成果,如何实现转换成市场需要的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科研成果转化率低”是困扰不少高校的难题,此前有报道指出,国内有高校科研成果超过90%在结题后就束之高阁,有的根本没有市场转化价值,有的不重视市场转化。

对此,需要对一些科研项目的价值和前景进行梳理,防止大而不当、价值不高的项目混入其中。同时,需要警惕高校考核中的“唯论文论”,避免将科研资金浪费在“考核论文”、“职称论文”等缺少创新价值、与市场脱轨的研究中。

另一方面,也应打通高校研究与企业之间的连接,让成果都能变成“金果”,进一步反哺科学研究,形成良性循环。对此,越来越多的的高校成立了适合自身特点的技术转移机构,组建了专职的技术转移人才队伍,使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趋向专业化。这提醒高校,应提高对市场转化的重视,唤醒“沉睡”的科技成果。

版权声明:1ko7 发表于 2023年8月9日 am11:36。
转载请注明:1.31 亿科研经费转化率为 0,投入都“打水飘”了吗? | 一口气导航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