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8月8日讯(编辑 宋子乔)。据财政部网站消息,财政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研究起草了数据库政府采购需求标准,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从文件中看来,该采购标准对产品的功能性、可靠性、兼容性、安全性提出了要求。其中包括要求产品兼容的CPU和操作系统越多越好,尤其是ARM、LoongArch、MIPS、SW64和x86这几个CPU平台架构,需要支持至少三种。此外,数据库应支持同城、异地容灾等。

LoongArch 是龙芯中科研发的指令集架构,SW64 是申威 CPU 的指令集,由国内单位自主研发。
广义的数据库由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构成。数据库是存储数据的仓库,将其按照结构储存在计算机中,形成一个具有大数据量的数据集合,这是信息系统的核心及数据有效利用的前提。数据库管理系统则是指对数据库进行统一管理及操控的大型系统软件,负责建立、使用及维护数据库。
可以说,数据的可存、可用、可管、可流动、可分析,都离不开数据库。随着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和数据量的爆炸式增长,数据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数据库的重要性由此凸显。
目前,全球数据库市场规模庞大。根据 PXR 的预测,2025 年全球数据量预计达到 181ZB(2022 年 64.2ZB)。数据量的高速增长将为行业延续高增提供稳定支撑。。
在20世纪末,我国数据库产业起步发展。近三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多项相关支持政策和指导意见,旨在大力支持信创产业持续发展,从而推动本土数据库行业的发展。
根据信通院 7 月份发布的《数据库发展研究报告(2023 年)》,2022 年全球数据库市场规模为 833 亿美元,中国数据库市场规模为 59.7 亿美元(约合 403.6 亿元人民币),占全球 7.2%。据预测,2027年这一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超过23%。。
从投资机会的角度来看,数据库细分赛道众多,不仅自身品类丰富,而且下游需求也非常多样化。在国产数据库市场的参与主体中,主要包括传统厂商、云厂商、新兴厂商以及跨界厂商。
传统厂商主要分为达梦数据、人大金仓(太极股份)、神舟通用等专注于传统数据库领域的数据库企业,这些公司背靠信创赛道并具备国有资源优势。
云厂商主要由阿里云、百度等传统互联网大厂构成。这些公司具备成熟的云计算技术和完整的生态体系,在云数据库领域具有明显优势。
新兴厂商主要由海量数据和PingCAP构成,其依托开源技术或细分领域技术优势,近年已逐步打开市场空间。另外,向量数据库在构建大语言模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业内公认未来最重要的技术之一,这类数据库以Zilliz的Milvus数据库、星环科技的TranswarpHippo数据库为代表。
企业跨界厂商主要由中兴、浪潮等传统 IT 企业构成,这些企业依托海量既有客户资源,通过定制化服务等方式实现了数据库产品落地,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张初晨表示,数据库垂直领域多元,有望在多个赛道出现细分龙头。数据库可分为三条赛道:
1) 信创领域中的必选替换赛道,主要面向央国企、政府等核心产业,用户购买需求是基于技术安全可控的考虑。具备代码自研能力并且已经深度融入信创体系的公司有望在未来持续扩大自身优势。
2) 商业可选赛道,未来长期采购驱动将主要基于产品性能、价格及产品兼容能力。具备生态体系支撑的厂商有望在该领域深化其竞争优势;
3) 当前,新兴产品赛道尚未形成下游需求端的明确市场格局。然而,相应的未来需求已经具备确定性。在这些厂商中,那些具备技术领先和明确的产品落地预期的公司,未来有望在对应细分赛道上领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