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5日,有网友发视频称,自己一行人在青海海西大柴旦自驾游,在某驿站停车10分钟被商家按车上人数收停车费50元。
8月7日零时许,大柴旦行政委员会对此事作出回应,确认企业存在违规收取停车费用行为。随即进行警示教育,当事人发布致歉视频。大柴旦行委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没收该企业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5倍的罚款,并作出停业整顿60日的行政处罚。
当地对涉事商家的处理并不轻,然而,网友似乎并不买账,认为处理避重就轻。
回顾事情经过,真正激起公众怒火的不仅仅是乱收费本身,还有商家有恃无恐、嚣张跋扈的态度。视频画面显示,当网友车辆准备离开时遭老板阻拦。一男子手持收款码站在车旁,看到有人拍视频要求其删除,并称:"你还想不想出谷?就这一句话。"
尽管涉事商家试图通过狡辩来转移视线,他们无法掩盖该地区实际上是玉石矿景区与宾馆范围的事实。游客在该地区捡拾到玉石的行为是完全合理的,因为他们有理由相信这些地区是被允许进入的。将玉石费用说成停车费用,无疑是一个荒谬的谎言。事实上,我们这里从未收取过任何停车费用。
从当地对此事外理来看,商家属于违规收费,由此需要弄清楚几个问题。
第一、商家违规收费这是“初犯”还是“惯犯”,此前有无类似违规?如果有的话,到底有多少游客被宰?
第二、商家做法与明抢有何区别?又是谁给了商家如此大的胆量?
第三、就凭那句“你还想不想出谷”,就可见这个老板有多蛮横。网友建议,应该查一下是否有黑社会背景。
希望当地相关部门能够对网友所关心的问题进行深入调查,毕竟规范的市场秩序和良好的旅游环境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实现。无论是景区还是商家,都必须依法有序地提供服务,这样才能让该行业行稳致远、长久繁荣。
现代快报 + 曹玉兵 议论
最近,关于“限塑令”的话题在各大社交媒体上引起了一阵热议。这不禁让我思考,限塑令的实施是否能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解决塑料污染问题呢?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限塑令的初衷是值得肯定的。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洋污染加剧,塑料制品对环境的影响日益严重。限塑令的实施,意味着在一定时期内,限制塑料制品的使用和生产,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然而,在实施限塑令的过程中,我们也应看到其存在的不足之处。首先,限塑令的执行力度有待加强。尽管各地政府都出台了限塑令,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企业或个人不遵守规定的情况。此外,限塑令的执行周期也存在一定问题。一些地方限塑令的执行周期过短,导致商家和民众难以适应新的生活方式。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从更深层次来思考限塑令的实施。首先,政府应加大对限塑令的宣传力度,让公众充分了解限塑令的意义和目的。在限塑令的执行过程中,政府也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对违规行为给予严厉打击。同时,限塑令的执行应该与环保教育相结合,引导民众从源头上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
就限塑令而言,其核心目的是为了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在实施限塑令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加关注限塑令的实际效果,而非仅仅追求形式上的严格执行。只有这样,限塑令才能真正成为解决塑料污染问题的有力武器。
原文: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网上购物。这不仅方便了我们的生活,还提供了丰富的选择和 competitive pricing。此外,网上购物还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退换货服务,使得购物体验更加愉悦。
修改后: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更多人选择在网上购物。这不仅方便了我们的生活,还提供了丰富的选择和具有竞争力的价格。此外,网上购物还让消费者能更便捷地退换货,从而使购物体验更加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