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车企纷纷发布2023年上半年成绩单,对自身整体表现进行半年度总结。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大众汽车集团、宝马集团、通用汽车、福特汽车、特斯拉、丰田汽车、日产汽车等15家跨国车企均公布了今年上半年或今年二季度的最新财务报告。
从已公布的数据来看,大部分车企都实现了营收的正向增长。在这场汽车盛宴中,大众汽车集团以1563亿欧元的营收成绩领衔,其余企业也取得了显著的业绩。但在净利润方面,各家企业却差别明显,有车企成功扭亏,有车企净利翻番,也有车企增收却不增利。仍以营收实现18%同比增长的大众汽车集团为例,其上半年净利润为113亿欧元,同比下滑13.9%。

制表:每经记者 裴健如
多家跨国车企增收不增利。
在记者统计的 15 家跨国车企中," 增收不增利 " 成为不少跨国车企今年上半年业绩表现中的关键词。
除大众汽车集团外,特斯拉、宝马集团、奥迪集团等也出现了净利润下滑。例如,特斯拉今年上半年的营收为 482.56 亿美元,同比增长 35%,但净利润却同比下滑 6.5% 至 52.16 亿美元;宝马集团上半年营收增长 12.4%,达到约 740.72 亿欧元,但净利润也出现了同比下滑。
从终端销量来看,上述车企均实现了正向增长。其中,今年1~6月,大众汽车集团全球交付量为437.22万辆,同比增长12.8%;特斯拉累计交付量为88.9万辆,同比增长57.6%;宝马集团在全球范围内累计交付约121.49万辆新车,同比增长4.7%;奥迪集团全球销售约90.71万辆新车,同比增长15.5%。
以上半年表现为基础,大众汽车集团将今年全年的销售目标从之前的 950 万辆下调至保底 900 万辆。
在崔东树看来,上述车企之所以增收不增利,主要归因于两方面:一是部分车企此前的盈利基数较高,汽车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且车企在转型过程中仍需大量投入,要保持盈利高增长水平具有较大难度。上半年,中国车市的价格战持续。不少车企的盈利空间被进一步挤压。
以特斯拉为例,年初以来,其在中国市场已发起多次降价或促销活动,最近的一次发生在7月1日。当日,特斯拉中国宣布对两款进口车型的现车进行价格调整,用户购买全新Model S/X两款车型现车,即可享受3.5万元至4.5万元不等的优惠福利。其中,Model S现车77.39万元起售;Model X现车86.39万元起售。

每经记者张建摄(资料图)
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销量持续攀升,据乘联会统计的数据,特斯拉中国今年上半年在中国市场的零售销量约为29.41万辆,同比增长48.9%。今年二季度,特斯拉在中国市场实现营收57.31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9.44亿美元,增幅为51.33%,为特斯拉全球营收贡献了22.99%的比重。
以价换量的效果是明显的,但无疑从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利润。从二季度财报来看,特斯拉二季度毛利率为18.2%,相比今年一季度的19.2%有所下滑;营业利润率则降至9.6%,连续第三个季度下滑。对此,特斯拉CEO马斯克认为,牺牲车辆利润率来换取更多产量是合理的,为了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特斯拉很有可能还会继续降价。
此外,梅赛德斯 - 奔驰、通用汽车、福特汽车、沃尔沃汽车也均在今年上半年实现了营收的同比正增长。在这里,福特汽车和通用汽车在净利润方面都取得了可观的成果。例如,通用汽车在上半年实现了49.6亿美元的净利润,同比增长了7.10%;而福特汽车则成功扭亏为盈,上半年净利润达到了37亿美元。此外,梅赛德斯-奔驰二季度的净利润也实现了14%的增长。
奔驰上调了全年盈利预期,预计2023年的息税前利润将与去年的205亿欧元持平,此前预计略有下降;通用汽车同样大幅上调财务预期,预计全年调整后息税前利润在120亿美元至140亿美元之间;福特汽车也将全年调整后息税前利润预期范围上调至110至120亿美元,但预计今年电动汽车业务将亏损45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亏损额30亿美元增加。福特汽车原定于今年底实现年产电动汽车60万辆,这一目标也随之推迟到2024年。
日本和韩国的汽车制造商在2022年实现了营收和净利的双增长。
几家欢喜几家愁。不少在中国市场中面临挑战的跨国车企,却在今年上半年收获颇丰。
雷诺集团在2023年上半年取得了以下成果:
- 收入为268亿欧元,同比增长3%;
- 净收入为21亿欧元,较2022年上半年增加38亿欧元;
- 自由现金流为18亿欧元,与2022年上半年相比增加了8亿欧元;
- 集团营业利润率占营收的6%,同比增加了3.0个百分点;
- 集团营业利润为20亿欧元,同比增长超过一倍;
- 汽车业务营业利润率占营业额的2%,与2022年上半年的相比增加了4.1个百分点;
- 汽车业务营业利润达到15亿欧元,与2022年上半年相比增长超过两倍;
- 截至今年6月30日,其汽车业务净现金为22亿欧元,与2022年12月相比增加16亿欧元;
- 盈亏平衡点比2019年上半年降低50%。
雷诺集团今年上半年全球销量约为113.4万辆,同比增长13%。在销量层面,雷诺品牌全球销量超过77.2万辆,同比增长约12%。
雷诺集团在2023年上半年取得了创纪录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业绩,这一成果得益于我们过去三年来的核心价值观,即以降低成本为核心,同时结合产品攻势。雷诺集团首席执行官卢卡·德·梅奥表示,这些成果将有助于推动我们未来的发展。
Stellantis集团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集团上半年净营收达到984亿欧元,同比增长12%;调整后经营利润为141亿欧元,同比增长11%;集团净利润为109亿欧元,同比增长37%;工业自由现金流为87亿欧元,同比增长33亿欧元。
聚集到各个行业的表现,Stellantis集团除了在中国、印度和亚太地区的销量下滑之外,在欧洲、北美、南美、中东以及非洲市场的销量和业绩同比均呈现增长趋势。
在崔东树看来,部分跨国车企在中国市场表现一般。在全球其他市场,“赚钱”的能力并不会因此受到影响。跨国车企的布局是全球化的,在中国市场表现不佳,但在其他市场具备优势时,仍不会影响其整体业绩的增长。
以雷诺集团为例,今年上半年,其在欧洲五大主要国家的零售销售额占集团总零售额的 65%。在欧洲,雷诺品牌今年上半年的销量增长了 21%,超过 50 万辆,为法国第一畅销品牌。

每经记者张建摄(资料图)
从已发布的数据来看,日韩系车企在今年二季度也实现了营收和净利的增长。在这里,我们有一个文本需要修改。首先,将“丰田汽车二季度营收为 10.6 万亿日元,同比增长 24.2%,超过分析师预期的 9.8 万亿日元;净利润为 1.3 万亿日元,同比增长 78%。”改为“丰田汽车二季度营收为 10.6 万亿日元,同比增长 24.2%;净利润为 1.3 万亿日元,同比增长 78%。”
丰田汽车在 2023 财年的预测与此前相同,预期本财年营收将增长 2.3% 至 38 万亿日元,经营利润为 3 万亿日元,归属于公司的净利润将增长 5.2% 至 2.6 万亿日元。
现代汽车和起亚汽车在今年的第二季度表现出明显的营收和利润增长。例如,现代汽车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7.4%至42.25万亿韩元,起亚汽车二季度净利润约为2.8万亿韩元,同比增长49.8%。
业内人士分析称,韩系车企此前全球化布局基础好,疫情后高性价比是消费者判断是否购车的关键因素之一。韩国车企具备性价比高的优势,因此销量与业绩得以快速恢复。
机构预测,2023 年汽车行业整体发展趋势较为乐观。在这种情况下,汽车企业应更加关注技术研发,积极推行科技创新,并注重实施有效的财政管理政策。同时,需要把握科技发展趋势,抓住有利市场机遇,加强市场的分析及定位,对不同市场的需求进行深入挖掘,针对需求抢先进入市场,适时有效地制定营销策略,以实现更高的利润。